建議使用 Chrome / Safari / Firefox 瀏覽
-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五,上午10:00至下午5:00;週六採預約開館,週日閉館。
- 電話:(07)312-1101 分機 2734
- 地址:807 高雄市三民區十全一路100號
- 位置:高雄醫學大學 第二棟紀念大樓 東翼
- 聯絡信箱:yentingpan@kmu.edu.tw
在本校創校五十年(2004年)之際,校方決定籌設一所兼具展示和儲存功能的校史資料單位,不僅作為高醫半世紀以來光輝歷史的見證,也為本校後繼者傳承將高醫帶往世界一流學府尖端的重要歷史使命。校史館座落於舊二棟,乃因體察該棟建築物易於引發早期校友緬懷歷史的心意,並且位居校園樞紐,宣示其不容忽視的意義。步入館內,走廊保留懷舊風貌,採用柔和光線色調,營造思古之幽情;李石樵著名畫作「割膚之愛」由附設醫院外科轉予校史館典藏,其複製品高懸在顯要之處,足以烘托醫者之大愛。透過校史資料的鮮活呈現,後起者念茲在茲、再接再厲,必將高醫的精神發揚光大,此正是校史館設立的崇高目的。
校史簡介
1954年由臺灣首位醫學博士杜聰明創辦,前高雄市長陳啟川等人捐地捐款,創建全臺第一所私立醫學院─高雄醫學院。在僅有臺大醫學院、國防醫學院的年代,高醫大開啟了南臺灣現代醫學教育。草創初期,第一屆僅招收醫學系一個學系。日升月恆,新世紀高醫現為一所結構完整、師資堅強具醫學特色的綜合大學,設有醫學、牙醫、藥學、護理、健康科學、生命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院等七個學院,超過21個學系及16個研究所。高醫大的創設為台灣培育眾多切合社會需求並帶動社會進步之醫療人才,如首創醫學社會學與社會工作學等科系,設置熱帶醫學中心、登革熱中心等,強化本土醫學教育體系與醫學研究工作;重視「樸實、認真、重視人文關懷」特質,促進醫療服務與醫療品質之提升。高醫大也以照顧服務弱勢族群為醫學教育的重要使命之一,投入於偏鄉醫療及國際醫療。今日,高醫大已成為南台灣首屈一指的醫學重鎮,高屏地區之高等教育文化中心。超過六十年的歷史悠遠傳承,高醫大迄今已培育超過四萬名校友,秉持著薪傳火炬,不只服務臺灣社會,並且分布於歐美、日本各國,貢獻卓著。高醫人的核心價值與自我定位一脈相承且與時俱進,踐履醫學大學之社會責任不遺餘力。
校史館的內部空間區隔為五所展示廳,分別為陳啟川董事長暨歷屆董事會、杜聰明院長紀念、醫療奉獻獎、大事紀暨歷任院校長以及附設醫院。
此畫作描繪蘭大衛醫師割下其夫人連瑪玉的皮膚,移植至十三歲男童周金耀傷口。前高醫院長杜聰明因大受感動,邀請畫家李石樵用畫筆留下紀錄,成為高醫醫學倫理的重要教材。